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水團花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水團花為茜草科植物水團花Adina pilulifera (Lam.) Franch. ex Drake的枝葉或花、果。枝、葉,全年均可采,切碎;花、果,夏季采摘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產于長江以南各省。

  • 中藥名稱水團花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HERBA ADINAE PILULIFERAE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茜草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產于長江以南各省。

來源

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水團花Adina pilulifera (Lam.) Franch. ex Drake的地上部分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分布產地

產于長江以南各省。

入藥部位

全草

采收加工

隨時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為干燥帶葉、果的莖枝,莖圓柱形,具灰黃色皮孔,葉對生,葉質薄,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,長4~12cm,寬1.5~3cm,兩面無毛,側脈8~10條,葉柄長3~10mm;頭狀花序,單生于葉腋,絨球狀,直徑為0.5~2cm;總花梗長2.5~4.5cm;萼片5,線狀長圓形;花冠白色,長漏斗狀;氣微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性味歸經

微苦,涼。歸肝、脾、大腸經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利濕,疏風行氣,消腫解毒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骨折腫痛,創(chuàng)傷出血,燙傷,疔瘡癰腫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內服:水煎湯,9~15g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陰涼干燥處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菌痢:水團花花球10g,水煎服(沸后10min即可),每日3次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2.治濕熱浮腫:水團花鮮莖或葉、茵陳各30g,水煎調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3.治風火牙痛:水團花鮮花球60g,水煎,每日含漱數(shù)次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4.治癰、無名腫毒:水團花鮮葉加食鹽、飯粒搗爛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,洗凈,曬干,或鮮用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準2006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論述

1.《李氏草秘》:“治金刃傷,年久爛腳瘡,搗皮、葉,罨上一宿即痂?!保ㄒ浴毒V目拾遺》)
2.《湖南藥物志》:“清熱祛濕,散瘀止痛。”
3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解毒,散瘀止痛。主治痢疾,急性腸胃炎(用花果);跌打損傷,骨折(用葉)。

原標題:水團花
詞條標簽:水團花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